首页生活百科详情

浪漫主义歌剧

来源网络2023-01-08 13:33:00 49

浪漫主义歌剧

浪漫主义歌剧 (Romantic Opera)因风格多元化而难以概括。总的来说是追求抒情性,以表达人物情感为主旨。代表作曲家有义大利的罗西尼、贝利尼、多尼采第、威尔第以及法国的马斯涅、古诺,德国的华格纳、俄国的柴科夫斯基等人(义大利的普契尼也可归于这一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浪漫主义歌剧
  • 外文名:Romantic Opera
  • 演绎特点:抒情
  • 代表人物:华格纳、马斯涅、古诺

相关信息

浪漫主义思想与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思想起源于法国大革命前的启蒙运动,到十九世纪中叶让位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在十八世纪后半叶的古典音乐风格中逐渐露出端倪。到十九世纪初,音乐风格的一些主要特点在贝多芬、舒伯特和罗西尼的作品中逐渐明朗。到柏辽兹、董尼采悌(Gaetano Donizetti,1797-1848)和贝里尼(Vincenzo Bellini,1801-1835)的创作时期,浪漫主义音乐风格进入发展的鼎盛阶段。儘管浪漫主义思想和文学十九世纪中叶已经让位于现实主义,但是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又延续了半个多世纪。义大利的浪漫主义歌剧和真实主义主义歌剧
歌剧的古典风格让位予浪漫风格是个逐渐过渡的过程。而且古典风格的相当一部分传统形式在十九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里继续显示着艺术生命。义大利的浪漫主义歌剧最初继承着古典歌剧的传统,如:主要人物是品德高尚的王公贵族。但是,音乐风格逐渐鲜明地背离传统:一方面,人声嗓音自然、悦耳的美妙效果成了主要追求的目标;另一方面,音乐注重旋律,时常很花哨,以便展示歌唱家惊人、完美的歌唱技巧。这种演唱和音乐风格就是所谓的“美声唱法(bel canto)”。“美声唱法”一词是在这种音乐风格快过时的时候,才开始被发明、被广泛使用的。但是在这种音乐风格盛行的时候,它只是人们对音乐效果的一种追求,并没有人称其为“美声唱法”。据说罗西尼于1858年曾惋惜地说:“多可惜啊,我们已经失去了bel canto。”当然,莫扎特的音乐里不乏表现人声的佳作。但是,贝里尼和董尼采悌则走得更远。他们更注重旋律线条美,乐队伴奏更简单,有意限制多样化的和声进行,和声节奏更有规律可循,更通俗易懂。古典时期作曲家塑造的人物形象更真实,性格更複杂,但是依然保留着“大团圆”结尾。浪漫主义作曲家则喜欢性格特别複杂的人物形象,让主角身上集中着善与恶、优与劣的两面特点;体现着美德的主角,正是由于他们自身的缺陷而走向毁灭。
为塑造这些複杂、矛盾的人物,浪漫时期作曲家让主要角色置身于大批配角和壮观的道具、布景的背景中,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中把个性表现出来。
随着历史进入十九世纪末,义大利歌剧风格也走向晚期浪漫主义风格。晚期浪漫主义歌剧在题材上与当时文学和绘画领域的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义大利文verismo译作真实主义)紧密相连,在音乐风格上则努力继承着威尔第的成就。威尔第(Giusepe Verdi,1813-1901)喜欢自己选定剧本题材,而且喜欢阴谋险恶、情绪阴暗的故事情节,这已经带有现实主义的影子。《弄臣》正属于这类题材。
晚期浪漫主义义大利歌剧作曲家的典型真实主义作品,首先要算是雷昂卡瓦罗(Ruggiero Leoncavallo,1858-1919)的《丑角(I Pagliacci)》(1892年)。主角卡尼奥是一位巡迴演出小剧团的团长。他发现自己的妻子与一位团员相爱,怒不可遏,在剧团的演出中,假戏真做,杀死情敌。真实主义的最早作品是比才的《卡门》(1874年)。剧中女主角卡门是一位菸草女工,先引诱龙骑兵下士何赛又抛弃他,转而追求斗牛士艾斯卡米约,最后导致何赛在斗牛场外杀死卡门。儘管卡尼奥和卡门只唤起人们有限的同情,但是这两个人物对观众的刺激和震动却很大。可见,真实主义歌剧与现实主义文学一样,触动了当时社会的核心问题(最初的小报出现在十九世纪后期也不是偶然的):目光集中在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揭示了当时由都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弊端──贫穷、失业和犯罪。
浪漫主义歌剧(如:《茶花女》)继承的是义大利正歌剧的传统:全歌剧的人物对话都用宣叙调唱出。真实主义歌剧在一开始(《卡门》)就继承义大利喜歌剧的传统:人物对话都用对白说出。
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作曲家还有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马斯卡尼(Pietro Mascagni,1863-1945)。

茶花女

1847年,威尔第在巴黎与他八年前相识的女友、女高音歌唱家斯特拉波妮再度相聚。同居两年之后,他在一度祖居的义大利的一座小城圣阿加塔买下了一所大宅院。他们俩在小城里的同居生活招惹了当地不少流言蜚语,也招来了威尔第前岳父的一封谴责信。威尔第回了一封简讯:“我的行为準则是,未被邀请就决不干涉他人的事,所以希望他人也别干涉我的事。”《茶花女》的情节与威尔第这段生活经历大体一致,歌剧《茶花女》的创作即由此促成。与《茶花女》的悲剧结局不同的是,威尔第与斯特拉波妮于1859年结婚。婚礼规模不大,但是他们几乎形影不离地又生活了约四十年,直至她去世。
威尔第的旋律天才非比寻常。他的旋律情感细腻而质朴、流畅,朗朗上口。然而他给旋律配上的和声进行却十分大胆,乐队伴奏也充满新意。他对舞台场景的要求十分细緻,与歌剧的情节和音乐融为一体,艺术趣味比他同时期的歌剧作者们高出一筹。

茶花女身世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维奥列塔(茶花女名字的音译)在成为交际花之前是什幺样的人,这一点是难以弄清楚的。曹禺的话剧《日出》塑造了一个交际花陈白露,明确地交代她从前是个西方式学校的学生。对于欧洲人(尤其是南部欧洲人)来说,维奥列塔的身世是众所周知的。
我们在介绍舞曲与法国贵族的生活时提到贵族们与情妇的私生子的事情,维奥列塔就是这样的私生子。她由生父家庭出资,被送到上等的育婴堂、教会学校或音乐学院之类的地方接受教育;长大后没有出嫁而成为交际花。这样的交际花命中注定只能与贵族恋爱做情妇,而不能与贵族结婚做夫人,因为她的母亲属于第三等级,即平民阶级。所以,阿尔弗雷多的父亲会认为,如果维奥列塔与自己的儿子结婚,必然影响自己的女儿出嫁,因为女儿的新郎家庭必定会认为,和平民阶级的维奥列塔沾亲带故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这是《茶花女》故事悲剧的根源。
法国大革命之后,一个崭新的世界诞生了,平民阶级与贵族才可以通婚,如雨果的《悲惨世界》中讲述的妓女的女儿柯塞特与出身高贵的马里乌斯的爱情故事。所以,阿尔弗雷多的父亲最终会向维奥列塔道歉,承认自己过去的行为是个错误,并同意她与阿尔弗雷多结婚。维奥列塔不可避免的病逝具有双关含义,既强化了悲剧效果,又象徵了旧世界病入膏肓,表达了其必须灭亡的思想。
这样的爱情悲剧故事和这样的思想,属于典型的浪漫主义。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刷新 快审榜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

发表评论

  • * 评论内容:
  •  

精彩评论

  • 无任何评论信息!
提交站点
提交文章
提交小程序
提交公众号